#百家说史品书季#
宋美龄这辈子,有很多让人瞩目的时刻,那次热热闹闹的访问美国,绝对算一个。
1943年,抗日战争打得特别难的时候,宋美龄悄悄去了美国,目的是想为咱们国家争取点美国的帮助,这是她头一回秘密去美国。
七个月后,她圆满完成任务回到祖国,“抗战夫人”的名号迅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引起轰动。
可是,这个外交行程虽然看似完美落幕,但却给宋美龄以后的名声埋下了大麻烦,以至于她第二次去美国时,受到了冷落。
美国总统对她的看法突然大变,美国老百姓好像也不再支持她了,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那次去美国访问,中间到底出了啥岔子?
2012年,汉娜·帕库拉在她的书《宋美龄的故事》里也说了这件事,那时候的情况是这样的……
【高调赴美,极尽尊荣】
1941年,日本突然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,紧接着,太平洋战争就打响了。
现在正是国内抗日战争打得最紧的时候,中国和美国有一个共同的对手,结盟是明摆着的事。
从地理位置上来说,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,可以拦住日本对美国的进攻。
美国方面想跟我国友好交往,当时的总统罗斯福和他夫人亲自发了邀请,请的是宋美龄。
那时候,宋美龄去美国访问,可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。
宋美龄1897年在上海出生,她小时候就去美国读书了,还拿到了威尔斯利学院的本科文凭,说起英语来非常溜。
同时,宋氏姐妹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那可是大名鼎鼎,美国方面对她们非常看重。
1942年11月,蒋介石悄悄地安排了一架专机送宋美龄走,就在她要走的前一天晚上,夫妻俩聊了好久。
蒋介石特别看重这次外交活动,因为他心里正盘算着怎么从美国那里拿到经济支援。说到底,宋美龄去美国,就是为了这个目的。
之前,《纽约时报》报道过宋美龄,说她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,美国老百姓都很佩服她,都希望能亲眼看看这位东方女性的风采。
宋美龄到华盛顿的那天,很多美国老百姓都来接她。她穿着黑色的旗袍,戴着搭配得很好的首饰,脸上挂着笑容,不断向大伙儿挥手打招呼。
没错,在他们眼里,这就是东方女性特有的韵味。
刚开始访问美国时,一切都很顺畅。
罗斯福总统和他的夫人埃莉塔,带着政府的一些演员,一起到白宫门口去迎接宋美龄。
宋美龄下车时,动作优雅大方,气质高贵不凡,这个场面让第一夫人埃莉塔久久难忘。
他们回到白宫,简单聊了几句后,就开始核对之后的日程。蒋介石给宋美龄排的行程本就挺紧凑,而美国这边安排的更是满满当当。
碰到这些情况,宋美龄只觉得自己作为“贵客”非常有面子,于是也就不管那么多了。
宋美龄英语说得特别溜,这让美国人感到很亲切,所以交谈进行得非常顺畅。
埃莉塔回想起来,觉得她的聊天方式挺“美式”的。宋美龄并不像大多数中国人那样客气谦虚,反而挺喜欢听别人夸她。
在美国,他们特地让宋美龄去国会讲话,她讲了差不多二十分钟。她毫不掩饰自己对民主的渴望和对美国制度的赞同,期间还穿插了不少专业说法来加强观点,另外也提到了珍珠港事件。
会议一完,宋美龄的学问和眼界又让美国人都惊呆了,《纽约先锋论坛报》立马就夸了她,其他报社也跟着不断发表称赞她的文章。
宋美龄常常在各种大会上大大方方地发言,就连好莱坞露天剧场也不例外。除了去演讲,美国方面还特地为她安排了回母校看看的行程。
她心里明白,美国人对她很有好感,前面的准备工作都已就绪,现在可以动手执行自己的任务了。
在一次晚宴上,宋美龄和罗斯福坐在一起。有人好奇为啥中国在抗战上没使更大劲儿,她瞅准时机,直接就说,中国是因为缺少武器和装备。
她特地大声了点,好让旁边的罗斯福能听到她说的话。
罗斯福真是机灵,顺势就接过了话题,说他会想想办法支援中国,后来也真的付诸行动了。
宋美龄这次在美国一待就是七个月,问题也就出在这七个月里,时间一长,什么都藏不住,她的坏习惯逐渐被大家议论开了。
【做派被美国人厌恶】
汉娜·帕库拉提到,宋美龄那次访问美国时,让白宫的工作人员都特别反感她。
当时有些在白宫工作的官员,后来自己跟媒体说:“除非你是国会议员或者内阁大官,不然在宋美龄看来,大家都是干苦活的人。”
这一切都是宋美龄天生就有的性格表现,说白了就是爱讲排场和自视甚高。
宋美龄去美国,行李带得特别多,光是放衣服和首饰的箱子就有十几个,家里佣人整理这些东西时,忙得团团转。
但他们也都见怪不怪了。
但美国人可不会惯着她的脾气。
那次去美国访问,她不光自己去了,还带着外甥女和孔家的二小姐孔令伟。孔令伟这个人啊,平时也是被宠坏了的。
她们到白宫那会儿,场面真是挺震撼的,一长串车队,大概十多辆车,除了两三辆载着人,剩下的都塞得满满当当的行李。
这与其说是去访问,不如说是直接搬了个家。
但这些和家里的比起来,连十分之一都不到。
埃莉塔让宋美龄直接住进了白宫,给了她像外宾一样的最高待遇。搬行李时,工作人员都累得不轻,开始对她有些不满了。
宋美龄把这次外出看作是一个提升自己名声的好时机,同时也把它当成了一场展示个人服装风格的秀场。
她所带的那些行李,其实就是她心里所想的东西。
宋美龄每次露面,总是打扮得高贵耀眼,首饰都挑选得特别讲究,就连鞋子也不忘点缀上珠宝。
一开始,美国人觉得她挺讲究,很看重礼节,可后来他们发现,她换衣服换得特别勤,几乎每天都换新花样。
美国人对此感到奇怪,心里犯嘀咕:“她不是来求帮忙的吗?”
宋美龄对埃莉塔心里有点小九九,她总是爱以貌取人,觉得埃莉塔的举止和穿着都不入眼。因此,只要有埃莉塔在的地方,宋美龄就会特意打扮一番,想在穿着上胜过对方。
时间长了,第一夫人埃莉塔慢慢发现了她的心思,于是就渐渐和她拉开了距离。
宋美龄对国母都那个样子,对待工作人员,那更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。
其实,白宫在卧室里特地给她装了个电话铃,这样她随时都能叫人。
但实际上,宋美龄很少用到那些东西,她找人有个特别的方法,就是在门口拍拍手。
美国人觉得这样做非常侮辱人,大家都很反感她的行为,以至于有的人都不愿意为她服务了。
宋美龄仍旧没当回事,还是这样“指使”别人做事。
就连跟着一起来的孔二小姐也很没礼貌,她脾气怪怪的,眼睛总是往上瞧,白宫里的工作人员可没少被她折腾。
几乎所有的员工,在谈到对她们俩的看法时,意见出奇地统一。
这件事情,罗斯福夫妇自然也听说了。
她们在白宫待了11天,觉得那里设备太旧,服务人员也不够周到,于是找了个借口,就搬去了希尔顿酒店。
到了这儿,她们更是肆无忌惮,简直把家里的那一套全照搬过来了。
酒店里的员工,也挺烦她们的。
知道了这些事情的埃莉塔,曾这样说过宋美龄:“蒋夫人讲起民主来头头是道,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懂怎么做。”
得说,埃莉塔的评价真是直戳要害,宋美龄所推崇的,其实就是“别人的那套民主”。
要是说这是她的日常习惯,埃莉塔可能只会觉得她有点前后不一,不过自那件事情发生后,埃莉塔就开始对宋美龄有了反感。
那次,罗斯福闲聊时提起工人大罢工让他很头疼,就问宋美龄有没有什么好办法,没想到她笑着做了个“砍”的动作。
罗斯福夫妇感到很吃惊,便假装没事一样,把这场有点尴尬的谈话给应付过去了。
这件事,埃莉塔也在她的回忆录里提到了。
宋美龄所倡导的民主,一次次被证实是“假”的。
在美国访问快结束时,有当地媒体报道了她的豪华生活方式,还说到了她抽烟上瘾的事儿。
宋美龄为了不用交香烟税,特地跑去跟美国政府说情,要求免去这笔税。美国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敢慢待这位重要人物,于是就给她行了方便。
可是,那包烟在路上放了老半天,动也没动一下。
宋美龄居然安排人不停地给白宫打电话,就为了能满足自己的烟瘾。
就在这个时候,美国《时代周刊》报道了咱们国内饥荒的事,真让人不敢相信,她居然还在变着法子弄香烟。
各种折腾闹剧,让宋美龄在美国民众眼里的形象来了个大翻身。
1943年6月,宋美龄结束了这段离谱的旅行,打算接着去加拿大。
但说到底,政界也就那么回事,加拿大那边其实早就听说过她的行事风格了。她去加拿大的时候,明显没有像去美国时那样受到热情招待。
宋美龄出国逛了一圈,风光地回到国内,虽说她确实从美国那里拿到了援助,但也亲手把这条援助的路给走绝了。
【再次赴美遇冷】
1948年,国民党在跟解放军打仗时,连连败退,眼瞅着就到了关乎存亡的紧要关头。
蒋介石自欺欺人,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支持,一门心思觉得只要有钱撑腰,就能拼死一搏。
所以,我又想再去美国一趟,这次还得让宋美龄去。
由于之前有过一次成功的经历,宋美龄再次成为了大家心中的最佳人选。
基于上次的教训,宋美龄打算变得稍微收敛点,因为现在国民党已经是走投无路了。
这次,宋美龄没等到美方的邀请,也没得到总统的会见,就自己来到了白宫的大门口。
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告诉她,这次访问只能算是他个人的,态度摆得很清楚,甚至为了不跟她见面,还假装生病住进了医院。
杜鲁门总统对她非常冷淡,不但没让她住进白宫,连见都不愿意见她。
杜鲁门在宋美龄多次要求见面后,终于答应跟她见上一面。
杜鲁门直接切入正题,说只给她半小时。宋美龄急忙说明来访的原因。杜鲁门冷笑了一下,平静地回答,美国已经给了四十亿美元,没理由再继续帮忙了。
宋美龄还在不停地说明,但杜鲁门直接打了个手势,表示聊天到此为止。
美国人心里明白,他们之前给的钱,只有一小部分用在了打仗上,剩下的都让以蒋家为主的国民党高层给私吞了,而且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实在不行。
宋美龄第二次去美国,结果不得不匆匆收场,这也好像预示着国民党的最后命运。
在这次外交场合,美国媒体又玩起了它们擅长的挑拨离间把戏,仿佛商量好似的,几乎同一时间发表文章给宋美龄浇凉水,嘲笑她不真诚。
就连宋美龄讲的一句心里话,也被美国人挖苦,她说:“我身上唯一像东方人的就是我的长相。”这话现在听起来,更让人觉得她不真诚。
【晚年的宋美龄】
回国没多久,宋美龄就跟着国民党大军跑到了台湾。
有人说她在这件事上把事情搅得更糟了,就像是压垮国民党的最后一根稻草。把失败的责任全推到女人身上,这种说法真是荒谬,但她也确实有自己的不对之处。
就像跟在蒋家人身边多年的那个副官讲的一样,她脾气强硬,一心想要掌权。
退到台湾以后,宋美龄还是继续在政治舞台上大展身手,帮国民党树立威信。
1965年的时候,宋美龄因为个人原因又一次去了美国,结果《纽约时报》竟然直接开玩笑说她是蒋介石的第三任老婆,看来美国人对拿宋美龄开涮真是乐此不疲啊。
宋美龄大发雷霆,让驻美国的大使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。
她仍旧是以前的那个样子,甚至因为对方没有把事情办好,还动手给了他一巴掌。
1975年,蒋介石在台北去世之后,宋美龄就搬到了美国居住。
宋美龄晚年时还在政坛上挺活跃,她和养子蒋经国之间的不和,说起来都是老话了,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权力那点事儿。
1986年,是蒋介石出生100年的日子,宋美龄特地回国来纪念这个特殊时刻,并在国内住了5年。在这5年里,蒋经国去世了。
宋美龄又一次尝试“拯救”国民党政府,不过,这时候蒋家已经大不如从前,老百姓里也有不少人在指责她。
1991年,宋美龄又一次大张旗鼓地回到了美国,这次她带了满满97箱行李。她还出了一本名叫《我将东山再起》的书,想方设法给蒋介石塑造好形象。在这段时间里,她一直都在努力和美国政府打交道。
到了1995年,宋美龄这才慢慢不再参与政治,搬进了纽约曼哈顿的一套公寓居住,过着依然富贵且奢侈的日子。
2003年10月24日,106岁的宋美龄在曼哈顿的家里安静地去世了,她在睡梦中离世,依然保持着那份高贵典雅。
11月,宋美龄根据她生前的愿望,被安葬在了外国的一个地方。